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学生发展- 学生活动

“疫”路“于”你,“廉”心共“晴”,政管三人行,云端话心理——政府管理学院疫情下心理调适线上沙龙

为扎实做好校园封闭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,缓解心理压力,帮助师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,11月24日下午,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于海纯,匈牙利国家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访问学者、学院副教授廉茵,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、学院讲师王晴,三位老师共同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疫情下的心理调适线上沙龙,送上护“心”良方。沙龙由于海纯院长主持,全院百余名师生“云端见面”。



“同学们好,我在虹远楼给大家问好!”——刘洁



自11月15日接到学校紧急入校通知后,就“战斗”在虹远楼一线的刘洁书记,在沙龙伊始,为大家带来了温暖的问候。

戴好“心理口罩” 从容应对疫情——廉茵




作为一线志愿者,廉茵老师注意到学生中不少人产生了焦虑、悲伤、愤懑等负面情绪,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,还会引发多种问题。“心理防疫”也是抗疫的重要战场,在戴好有形的口罩外防感染的同时,也要戴好“心理口罩”,减缓疫情带来的危害。对此,廉茵老师围绕疫情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,详细讲解了疫情下应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和照护的相关知识。她提到,寻找正确的焦虑情绪的宣泄方式很重要。疫情封控期间,学生可以转移注意力,将关注点从负面消息中抽离,寻找和发掘兴趣爱好,利用冥想、音乐、读书等方式,使身心得到放松。并且,还可以采用运动健身的方式,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,也使心理上获得愉悦感。廉老师还指出,如果长时间处在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中不能缓解,就需要引起重视,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
疫情应激下学生的心理调适——王晴



王晴老师在发言中指出,“负面情绪的产生存在必然性,大家要学会正视、接纳这些情绪,减少负面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,学习与自己相处。”王老师建议同学们,在疫情封控下,与其哀叹焦虑,不妨转换思维,利用这段时间,着手去做一些事情,或是学业规划,或是兴趣爱好,亦或是情感交流,好好生活、好好学习、好好享受与朋友难得的相处时间,用理性的思维、积极的心态和爱去温暖这段时光。同时,王晴老师还贴心地为大家提供了几个心理调适的小方法:一是正确认识消极情绪,避免过多接触负面情绪;二是学会与情绪相处。疫情下焦虑、烦躁的情绪是正常的心理表现,要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,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;三是适当运动,改善身心健康;四是与身边的同学多沟通交流,共苦的情谊足以让人终生难忘。

提升意志品质,应对和挑战——于海纯



“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,疫情既是一场危机,也是一次提高意志品质、提升自我、在逆境下成长的机会。”于海纯院长如是说。

沙龙中,于海纯院长分享了他曾作为一名战士赴西沙群岛的经历。在30余小时的航行中经历了晕船、吐血等种种不适后,年轻的于院长第一次体验到人在逆境中身心的迅速成长。他指出,人的一生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,心理的成长和成熟也是如此。只有经历艰苦的磨练,才能铸就出钢铁般的毅力。来势汹汹的疫情,是对大家的挑战,也是一个机会,让同学们能在困境中修炼意志、磨砺品性,用坚定的信念、顽强的精神,克服困难,将逆境化为力量,将痛苦转为能力,淬炼青春底色,绽放青春能量。

沙龙最后,同学们敞开心扉,说出自己切身体验和心中的烦恼。老师们根据每位同学的提问,给出很多方法和建议,帮助同学们分析和理解压力和烦恼背后的心理需求,潜移默化地帮助同学们提高心理素质,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。整个活动历时90分钟,全程氛围融洽,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。

校园封闭期间,学院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,用心用情解决好大家的急难愁盼问题。今后,学院将继续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,为同学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。